进了腊月,年味就一天比一天浓了。年味其实没有味,不酸不甜也不香。年味就是一种氛围,里面飘溢着喜庆、亲情、欢声笑语,也荡漾着爆竹声。
在我们临沂,过年有很多风俗。这些风俗,有些一直继续着,有些则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悄悄淡出了视野。
莒南:置不全的年
在我们莒南,从腊月中旬开始打扫庭院、推土垫栏,并置办年货,俗称“办年”.俗谚有“陪送不全的闺女,置不全的年”之说。
官家于腊月二十三日,民间于二十四日晚祭灶君,俗称辞灶。民间这天下午蒸馒头、炒花生,晚上祭灶。
除夕,俗称年除日。早起到大门口烧纸和豆秸,谓之“接灶”,意即接灶君回家过年。上午各家打扫卫生,下午洗刷家具,贴春联、门笺,贴春联一般白头向上,个别村庄白头朝下。
正月初一五更天,各家在院中天地棚内供桌上摆好供品,然后下饺子,煮熟后盛一碗祭灶神,一碗供天地神,然后烧纸、放鞭炮、磕头,俗称发纸。然后一家人吃饺子,正月初一吃的水饺都是素馅(不放肉的),传说是纪念明初祖先从山西赶来时,一路艰险,当时祖先曾对神许下愿,神灵保佑一家平安,今后世代吃长斋,即每年初一吃素饺,以示不忘祖宗艰难之意。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子多偕同丈夫孩子回娘家。
初五,民间称五马日,家家煎一种粘米饼,俗称蚂蚁瓜子,其实是一种糖馅油炸糕,传说吃了这个,家中不招蚂蚁。
初七日,为人日节,烧最后一次年香,之后拆天地棚子,老百姓叫走年。
初八日出行,出行前烧纸放鞭。集市开始营业,叫开市集,这天各业恢复正常工作。
来源:琅琊新闻网 编辑:全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