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的室友一个个离开回家了,公寓里安静得听得见心跳。在英国英格兰西南部第一大城市布里斯托,21岁的孔旻轩填满冰箱,起居如常。4月14日,他也将搭乘飞机回国。
疫情凶猛,学校提前放假,返校日期不定,7月的毕业典礼、秋季的研究生开学能否如期而至,这个布里斯托大学电子与电器工程专业留学生不得而知。
孔旻轩经常自己动手做饭。
“群体免疫”,吓退中国留学生
“英国政府以身作则,Herd immunity(群体免疫力)真是太令人感动了。”3月27日,孔旻轩在朋友圈里发布了这条评论,后面缀了两个呲牙、两个大哭的表情。
让他有感而发的是两条图片新闻:英国首相约翰逊当天确诊感染新冠病毒、3月25日英国王子查尔斯确诊。仅仅相隔两天,两个大人物就相继“中招”,让英国政府半个月前提出的“群体免疫”策略沦为笑柄。
1月中旬,孔旻轩曾回过一次国。当时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在国内爆发,但他每天留意武汉及周边城市疫情数据的变化,放心不下父母。“回国前我买了两批M3和N95口罩,一批带给爸妈,一批放在英国。现在看来,我还是比较明智的。”孔旻轩说,回国当天,国内确诊患者有一两千人。随后十几天,疫情攻城掠地,四处蔓延。担心航空受阻,春节刚过,他就匆匆返回。
孔旻轩刚回到英国,新冠病毒就接踵而至,“星火燎原”。“从2月28日首次报告本土传染病例,到3月26日确诊人数过万,不过1个月的时间。”孔旻轩认为,如果英国政府一开始就重视疫情,防控得力,疫情发展不会这么迅猛。
3月12日,约翰逊及英国政府提出“群体免疫”策略——英国6600万人口中的60%,也就是近4000万人被感染后,会形成群体免疫,新冠病毒便很难继续在人际间传播。
“约翰逊宣布这项政策的当天,布里斯托大学就有一名学生确诊感染,校方表示‘没关系’,照常上课。3月13日又有4名学生确诊。校方紧急决定,将3月28日到4月20日的复活节假期提前10天,3月18日开始放假。中国留学生争先恐后回国,还有一些学生看形势不对,3月10日左右就撤了。”孔旻轩说。
布里斯托大学放假时,英国政府已经接受了数十位专家学者的建议,决定抑制疫情,加强社会隔离措施。两天后,英国绝大部分学校停课,休闲娱乐场所关闭,大型集会也被禁止。紧接着,约翰逊宣布英国封锁3周,要求民众居家隔离防疫。
从“群体免疫”到全民隔离,相隔不过10天,英国政府对待疫情的态度就发生了大逆转,让孔旻轩感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布里斯托市的地标建筑—克里夫顿悬索桥,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工程杰作。
“逃出生天”,比拼心机财力
“意思是在天上多呆6小时?”3月26日,孔旻轩在朋友圈里晒出4月14日的回国机票,对从莫斯科飞抵北京要多花6个小时表示无奈。从谢列蔑契娃机场起飞到达首都机场,以前需要12个半小时,现在则要近18个小时,加上他从伦敦到莫斯科的转机时间,以及回国后的隔离期,这注定是一段漫长的旅程。
孔旻轩当然清楚,多出来的6个小时不会在天上盘旋。从3月20日起,首都机场入境国际航班分流至周边机场,孔旻轩所乘航班的第一入境点改为天津。旅客在第一入境点接受检疫,办理入境手续、行李清关,符合登机条件的旅客才能搭乘原航班入京。
“机票订得早的话,一张不过几千元人民币。随着英国各地学校停课放假,中国留学生抢着往家跑,机票价格也水涨船高,20个小时内回国的航班机票,每张涨到两三万元到三四万元人民币,40个小时内回国的涨到两万多,就这样还‘手慢无’。”孔旻轩说。
布里斯托大学有不少中国留学生,这次大撤离,也是各自家庭财力的比拼。孔旻轩有个同学,父母身家过亿,学校还没放假,就花十几万元人民币拼团包机回国了。跟孔旻轩同住一套公寓的3个男生,一周前走了俩,最后一个室友决定跟孔旻轩4月14日一起走,但他的家人不知通过什么渠道,花六七万元搞到一张伦敦飞北京的机票,3月26日一早,他也离开了布里斯托。
孔旻轩知道,这个同学家里并非大富大贵,只是开了个小工厂。但对他的父母来说,只要能让儿子提前20天脱离险境,踏进国门获得安全感,为此花费10倍乃至更大的金钱,也是值得的。
当身边的中国留学生纷纷跑路的时候,孔旻轩选择“错峰撤离”,除了省下买高价机票的冤枉钱,也考虑到自身安全,“走得早不见得是明智的选择。尽管机场会有体温检测,但机舱是个封闭的空间,人多拥挤,未必监管得过来。有的同学回国后确诊新冠肺炎,就是在飞机上感染的。”
天各一方,担忧女友安全
“Miss u soooo much(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想念你)”3月25日,孔旻轩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动画世界地图,起点是英国英格兰,终点是新西兰北岛,隔空表达对女友的思念,后缀一个伤感的表情做句号。
孔旻轩的女友是新西兰籍华人,在布里斯托大学读大一。1月中旬,他们分别担任布里斯托市华人春晚的男女主持,在排练期间结识,经过两个多月的交往,两人情投意合。
“新西兰的情况跟英国差不多,医疗体系很难应对疫情暴发的压力。现在新西兰全国封锁4个星期,连航班都取消了。”孔旻轩对女友的安全感到担忧。
这种担忧,从女友3月19日离开英国前就开始了。“3月10日中午,她戴着口罩从学校回公寓。在路口等红灯时,一个白人男子突然出现,喷了她一脸整蛊的喷雾,把她吓坏了。报警后,警察没有出面。因为害怕频繁出警会感染,除了杀人放火外,小偷小摸之类的报案,警察已经不管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孔旻轩仍感到气愤。
为了维持“留守”期间的生活,孔旻轩一两周前就开始囤货,从超市排队抢购来的土豆、圆葱、鸡蛋、香肠、切片面包、速冻水饺等食物填满了冰箱。在这个每月760英镑租金的公寓单间里,他生活了近3年,已经习惯自己打理一切。
临报融媒记者 颜海燕
来源:沂蒙晚报 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