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玉,大挎包,有钱朝里存,用钱往外掏。”这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苍山县(今兰陵县)妇幼皆知的一首民谣。当年,“全国金融战线上的一面红旗”李金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开创了“三勤四上门”办信用社的经验,被群众誉为“大挎包”“百事管”“贴心人”。作为“大挎包”精神的发源地,兰陵农商银行党委始终把“大挎包”精神视为传家之宝、立行之魂,把传承弘扬李金玉“大挎包”精神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和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铭记于心,常抓不懈,积极搭建学习平台,努力营造教育氛围。
一是总结提炼“大挎包”精神。为便于对李金玉事迹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对李金玉的同事、后人和当地群众的走访以及相关事迹材料的详尽研读,对李金玉“大挎包”精神的实质和内涵进行了总结提纯。其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表现形式是“三勤四上门”。其内涵是:忠诚于党、心系群众的高尚品质;以社为家、敬业奉献的无私操守;忘我工作、顽强拚搏的坚强斗志;勤俭节约、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简洁地讲,就是忠诚于党、勤俭敬业、走街串户、廉洁服务。具体地说,就是“对党无限忠诚”的精神、“不识字也要学习”的精神、“勤跑勤颠”的精神、“干革命就得讲认真”的精神、“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精神、“不吃碗外饭”的精神、“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百事管”的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
二是设立李金玉“大挎包”精神传承教育基地。教育基地设在行总部九楼,300余平方米,共设开篇、李金玉光辉足迹篇、“大挎包”精神传承篇、改革发展成果篇、未来展望篇五个板块,以文字、图片、实物、塑像、浮雕、漫画、影像等方式,重现了当年李金玉忠诚于党、心系群众、竭诚服务的先进事迹,展示了兰陵农商银行以党建为统领,传承“大挎包”精神,创新实干、担当作为所取得的改革发展成果,规划了未来改革发展前景。
三是举办“挎包精神”报告会。围绕“为什么要学习李金玉”“学习李金玉什么”“如何学”三个方面的问题,定期邀请退休老员工和相关同志向青年员工讲授李金玉事迹和信用社的奋斗史、创业史、发展史,进行优良传统教育,通过忆过去、看现在、思未来,使当代青年员工不忘初心使命,奋力砥砺前行,增强他们的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和担当作为意识。
四是拍摄李金玉事迹微电影《初心》。电影全长33分钟,从1965年10月初李金玉进京参加国庆观礼载誉归来开始,通过主动请缨、缝补大挎包、送群众就医、过家门不入、拒收贿赂、儿子病危等几个故事,展现了“全国金融战线上的一面红旗”李金玉“三勤四上门”,做群众的“百事管”“贴心人”的光辉形象和感人事迹,诠释了李金玉忠诚于党、勤俭敬业、走街串户、廉洁服务的“大挎包”精神。
五是举办“传承‘挎包精神’,奏响青春华章”青年员工演讲比赛。比赛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共有80余名青年员工报名参加了比赛,参赛选手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畅谈对“挎包精神”的认知和感悟,讲述自身和身边传承“大挎包”精神的感人事迹,深刻诠释和充分展现了当代农商银行人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精神面貌和时代风采。比赛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做”的目的。
六是积极参与传承“大挎包”精神征文比赛活动。为进一步增强青年员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意识,倡树爱岗敬业、热忱服务的新风尚,凝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兰陵农商银行积极组织、踊跃参与了省联社临沂审计中心举办的传承“大挎包”精神征文比赛活动,对55篇参赛作品进行了初选,推荐作品 《“大挎包”的故事讲不完》和《见证》分获全市一等奖(仅一名)和三等奖,单位获唯一的优秀组织奖。
七是组织“挎包精神”传承奖评选表彰活动。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评选标准条件,通过严密组织,严格筛选,共对40名优秀员工进行了表彰奖励,颁发了“挎包精神”传承奖奖杯和奖金。通过“大挎包”精神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员工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提高了竭诚服务、敬业奉献的意识。
通过开展李金玉“大挎包”精神学习教育系列活动,全体员工的工作激情得到有效释放,促进了业务发展、提质增效。至6月末,各项存款较年初增加21.20亿元,增长12.4%,增量、增幅分别居全市第3位和第1位;各项贷款较年初增加21.16亿元,增长21.01%,增量、增幅均居全市第1位。连续三年全省农商银行系统综合考评排名位居前三名。 (王发明 戴鑫 惠祥臣)
来源:琅琊新闻网 编辑: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