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农商银行的使命所在,更是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近年来,莒南农商银行紧跟省联社和临沂审计中心决策部署,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三熟”优势和“小快灵、接地气”的经营特长,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振兴乡村经济、促进县域发展积极贡献“农商力量”。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度”。一是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活动。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以党建共建为工作切入点,逐单位、社区、村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嵌入优质高效金融服务,积极获取行政村农户、社区居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清单,依托智慧营销系统逐户对接服务。目前已签订党建共建战略合作协议640个,获取客户信息61.78万条,导入智慧营销系统36万条。二是支持产业融合发展。对于田园综合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与党委政府对接,全方位提供信贷资金、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目前共发放田园综合体、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及社员贷款4559户5.97亿元。三是支持乡村创新创业。发挥乡村能人效应,创新推出“创业担保贷”“先锋模范贷”“沂蒙乡村振兴好支书贷”“乡村好青年贷”“新型职业农民贷”“拥军贷”等系列贷款产品,积极探索融入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发挥金融支持乡村创新创业效能,累计发放贷款1761户7.22亿元。四是持续开展金融精准扶贫。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积极对接扶贫项目,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新形式,将贫困户嵌入产业化发展链条,实现贫困户持续增收致富,目前累计发放扶贫贷款5.99亿元。
创新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一是完善信贷产品体系。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中心,结合辖内产业特色,创新推出“乡村振兴产业链贷”“木梳贷”“农耕贷”“美丽乡村”系列贷等40余款信贷产品,初步打造“一支行一品牌”的信贷产品体系,大力推进网格化营销,优先推广信e贷及“家庭银行”信贷服务模式,切实提高金融服务质效。二是选派乡村振兴金融顾问。为充分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及时掌握当地信息,将金融服务落实到实处,选派12名支行行长到各镇街担任乡村振兴金融顾问,按照“一个金融顾问服务一个镇街”的方式,积极参与政务、村务活动,了解辖内经济发展规划和金融需求,宣传国家经济政策及金融知识,助力乡村振兴。三是落实金融辅导工作。选取20名业务骨干组建6支辅导队,为69家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不定期进行现场和电话对接,切实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需求并制定专属金融支持方案。目前已发放新增贷款16户6155万元,累计为41户企业提供2.97亿元资金支持。四是推行公证抵押贷款。为有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唤醒农村“沉睡”资产,研究制定《公证抵押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对于暂时无法在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抵押登记且符合条件的资产,由公证机构出具抵押登记证书,把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个人私有房产、土地纳入可提供抵押担保的范畴,有效解决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至11月末,已累计发放公证抵押贷款3.66亿元。
践行普惠金融,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一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为解决村级资金管理不到位、收支不同步、流向不明确、监管难度大的问题,按照“政府组织、银行参与、强化管理”的原则,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投资搭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平台系统,包括三资管理、银农直联、产权交易等内容,能够实现农村集体资金收支和“网上银行”系统在线直联,打通了农村资金线上支付的便捷通道,提高了村集体资金收支使用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增强了财务规范程度。二是构建立体化服务网络。全面完成老旧网点改造、内部布局调整等基础性工作,网点服务环境焕然一新。不断加大智能设备、自助设备的布放力度,目前布放智慧柜员机45台、智能排队机30台、存取一体机10台,更换新式网银体验机31台,有效缩短了客户办理业务时间,提升了现代金融服务能力。投资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点317处,布设农民自助服务终端650台,实现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能力。三是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扎实推进信用环境建设,广泛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和普及活动,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提升了乡村居民金融安全意识和运用金融创业致富的能力。(李存祥)
来源:琅琊新闻网 编辑: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