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教给我们很多
“日”不懂的东西
——艾默生
古建百年古建中时光任意游,从前的时间真的很慢
慢成苏轼眼中“日长惟有睡相宜,半脱纱巾落纨扇”的
悠哉痛快慢成木心眼中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深情专一
在观唐的氛围里,慢,是享受更深邃的表达
更有幸的,收藏了“慢”过的痕迹
让年代记忆,成为可触碰的实体~
古建“老人”
百年明清古建群落
博物馆—将时代装进记忆的相框
安得广厦千万间,不仅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是观唐对每一套建筑背后的匠人们的尊重,是他们的心血,雕刻出木头的另一种美,也让我们得以看见,中华传统艺术文化中,关于建筑的扎实与工匠造诣。
藏书阁
文字爱好者聚集地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书籍,是对文字的保护,如同府宅的原主人,清代著名政治家李绂,对“孝”文化的重视一样,隔扇上刻画着二十四孝的故事,虽没敌过时光的摧残,却更让人体会到整套房屋历经风霜雨雪后的璀璨。在这里阅读,更容易令人沉浸在熟读精思的氛围里,文字爱好者们,可以来坐坐,听听音乐看看书,享受自己内心世界的平静。
温泉文化馆
温泉文化传千年
仿佛玻璃漾水晶,宛若珠玑盛琥珀
兴建这套府宅的主人是明朝的工部尚书—余钦,晚年回归故里修建这套房屋,百余年间几经修缮,成为了现在的模样,里面展示了汤头附近出土的各类文物,不同与北方的是,南方的房屋也有着众多的讲究,像“四水归堂”“黑瓦白墙”等特点,还有更多趣味小细节及汤头温泉传说在这里,给你耳目一新的体验。
契约文化馆
从前的“约定”
最薄的纸张,最厚重的历史
收藏、展示房地契上百份,馆藏有“卖身契”“捐官契”等文物资料,涵盖国内多省份自明、清、伪满洲国、晋绥边区、民国、建国前、新中国至今不同时期的契约原件,这些契约真实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房产所有权制度,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
契约馆中,还保存着一张满含血泪史的“卖身契”,因家贫将自己9岁的女儿卖掉。它见证着旧社会人吃人的罪恶。了解那段历史,让我们更加知道,祖国的强大富强意味着什么。
工匠馆
“匠”漾岁月
栋梁有榫知轻重,案几无钉试易难
中华民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机械化农业发展的七八千年的时间,中间诞生更迭了数万种器具:爷爷打月饼用的木模,奶奶做衣服用的纺车及缝纫机,补鞋匠的钉鞋器,中药坊的药柜及药碾等等,虽然它们正在慢慢退出社会,但不会离开历史,它们的存在,仍能让我们看到古老文明里的智慧,以及曾经与它有关的美好记忆。
计量馆
最令游客感动的展馆
茶迎过客无新旧,秤定须弥有重轻
自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就将秤的标准定为十六两为一斤,于是秤开始在民间普及开来。一根杆秤,总共需要二十多道工艺,选材,刨圆(粗刨、精刨),钉秤星,等等阶段,稍有闪失直接导致产生误差,直接报废,之前有一位参观的客人讲自己曾经和父亲在集市上卖菜觉得丢脸,父亲指着称和他开玩笑说,面子就是灯芯灰儿过大称—没几两重的货,你还没挣面子呢,哪来丢脸啊哈哈。有好多客人看到这些称也想起了好多曾经的笑话和故事,这些称,成为了那一代人的记忆连接,也成为那个时代,在时光里的一个醒眼的坐标。
来观唐,不再让休息只是休息
给你更多、更美的选择
冬天到了,又一年即将落下
来这儿下个汤,住一住,尝一尝
还有很多的展馆值得一逛
给辛苦了一年的自己一个大大的奖励
等你哦
来源:琅琊新闻网 编辑:秋实